2016年下半年,湖北省武漢市江夏區保利清能西海岸小區100多戶居民剛搬入新房不久,發現自家水管中流出的水呈淡黃色,且雜質多,這種狀況持續了一兩個月。事發后,物業人員清洗了幾次水箱,水質雖有所好轉,但不時還是有黃水流出。當前,絕大多數城市小區需自建儲存、加壓設施,將公共供水管網的水引入千家萬戶,這一過程被稱為二次供水。當前,不少地方出現二次供水污染問題,即從公共供水管道取出的水合格,但進入小區后從用戶家中水龍頭流出時已被污染。二次供水正成為城市飲水安全令人擔憂的薄弱環節。
目前,我國大部分居民小區采取二次供水模式,即由自來水公司將水供應到居民小區,小區物業再通過自建的供水設施將水送入千家萬戶。由于自來水公司供水標準嚴格,而小區供水存在技術、人才、設備、標準等諸多因素的限制,管理較為薄弱,易出現二次供水受到污染的問題。多個調查結果表明,二次供水儲水池中污染現象普遍,污泥常見,管道腐蝕老化更是家常便飯。好水經過二次供水設施后變成 “壞水”,居民喝的自來水變得不安全,這是居民小區供水過程中的“軟肋”,直接威脅著居民的飲水安全。
飲水安全對人體健康至關重要。聯合國環境規劃署2007年發布的《全球環境展望4》提到,全世界80%的疾病是由飲用被污染的水造成的,有一半兒童的死亡是由飲用被污染的水造成的,其中包括癌癥。確保二次供水安全、讓居民喝上放心水事關民眾健康,須引起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。
造成二次供水污染的重要原因涉及小區供水設施產權、管理和監管三方面。從總體來看, 二次供水設施的產權歸小區所有,由物業公司管理,自來水供應單位不具有產權,沒有對二次供水設施進行維修的義務,而小區物業管理公司出于成本和利潤的考慮,對二次供水設施投入不足,疏于管理。久而久之,供水設施就淪為藏污納垢的儲水池。在監管方面,水務、住建、衛生等多個部門有監管二次供水的權責,但由于二次供水具有面廣、點多、線長的特點,加之監管部門之間扯皮和監管能力有限,最后落入了“管不好、不想管、沒人管”的尷尬境地。居民飲水安全靠物業的“良心”來保障,有何安全可言?
當前實施的二次供水機制已經不能滿足居民飲水安全的要求,需要對居民小區供水機制進行徹底改革,建立可靠的保障體系,以確保居民的飲水安全。首先,黨和政府應高度重視二次供水安全問題,本著對人民高度負責的精神,將確保二次供水安全作為改善民生的重要任務,打一場二次供水安全保障攻堅戰。其次,做好二次供水的頂層設計,深刻分析二次供水污染形成的原因,構建確保自來水供應單位、小區物業管理和居民飲水安全多贏的二次供水安全保障機制。在整體設計二次供水解決方案的同時,針對各個小區的特點提出針對性對策,精準解決問題,確保居民家中水龍頭流出的水安全衛生。再次,采取“一龍供水”管理模式,由自來水供水單位統一管理,確保出廠水到居民水龍頭供水鏈的供水安全。針對二次供水產權和費用問題,建立產權和經營權分離模式,通過適當調整水費來解決二次供水費用問題。最后,建立由居民參與的二次供水監督機構,監督二次供水質量。對于不合格的自來水,督促供水單位盡快解決,為居民飲水安全加上一把“安全鎖”。